由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完成的三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布展已經正式與大家見面了。
海南地處南溟邊陲,雖中原遠望,天涯萬里,但從未阻隔與大陸聯系。特殊的地理、氣候、文化等因素,造就了古制猶存,做法鮮明,類型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海南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曲、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及民俗多種門類。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海南各族人民珍貴的情感記憶和獨特的生活智慧,宛如海上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截止2021年,6月10日,我省共有疍歌、海南苗族盤皇舞、骨器制作技藝(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藝)、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4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至此,海南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32項。
主題墻上列出202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公布的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的部分內容
整個展廳可以分為五個展區,每個展區都發揮出屬于各自風采與魅力!
讓我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一起身臨其境這附有民族特色的非遺文化之旅吧!
NO.1 穴居野處,摶土成器
展板與展柜中分別展示了原始石器、黎族鉆木取火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及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年代感十足的落筆洞展區
NO.2鯨海西風,技藝擷萃
主要展示了海南大量的傳統技藝,如海鹽曬制技藝、東坡笠的制作、海南黃花梨家具制作技藝、一片值萬錢的沉香、海南的椰雕、南海珍珠傳統養殖技藝、黎族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藤編、黎族獨木器具的制作技藝。
NO.3 瓊韻新姿,織繡華章
主要展示了海南傳統的服飾展區如樹皮衣制作技藝、龍被展示區、黎族五大方言區、黎錦編織。
NO.4 蓬船源遠,意匠生輝
以白查村作為背景,茅草房猶如一艘艘倒扣的船,因此稱之為“船形屋”。后面還展示了船型屋的相關古籍、黎族干欄建筑建造工具、黎族骨器實物以及黎族醫藥實物。
NO.5 悠悠鄉曲,民俗藝苑
大家可以看到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樂、黎族竹木器樂、黎族的打柴舞、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戲——瓊劇、還附有有趣的vr換衣技術讓你體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
最后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設計團隊的“美照”吧!
為了此次非遺布展,設計者們熬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編寫繪制大量文本與圖紙
自己動手制作展品、展臺,將成就感拉滿!
真正的美照(設計團隊合照!)
這次非遺旅程對于團隊來說,簡直是無比“煎熬”,但在每個人被雨水與汗水浸濕的臉上,都露出了淳樸的笑臉,這可能就是成長吧!
——小南海們
設計策劃:陳琳,陳曉龍
設計團隊:陳曉龍,徐文成,謝德洪,張梁,方明明,何桂琿,鄒文佳
展陳大綱:陳琳,金奕,黃舒琪,袁雅輝等
場景制作:于晨,焦彥柱,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全體成員等
排版制作:宋文含宇,郇正亮等
整體講解:金奕、程子豪
推文撰稿:張浩宇
攝影:張梁、張浩宇
指導專家:張健平,王靜,楊洋,王宏信,姜現甲等
編輯:暢靖怡
特別鳴謝三亞市旅游和文化體育局,三亞市南山非遺中心,三亞市南山非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