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安靜的圖書館內,位于四樓的藝術學科閱覽室卻激情澎湃,在迎來十年校慶之際,我們首先迎來了北京鄭和與海洋文化研究會研究員桂志仁先生與‘福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廖軍令先生為14級產品設計專業與汽車造型設計的同學進行船海文化的專場講座。
下午四時,兩位老師如期出現在我們面前。在主持人的熱情歡迎下,首先由桂志仁先生發言。桂志仁先生于我們講述了船舶發展史,從史前刳木為舟起,經歷了獨木舟時代。到我們邁起了向海洋進軍的腳部,迎來了木板船時代。再到鋼船時代的來臨。為我們開啟了一段美麗而神奇的船海之旅。不僅如此,他還讓我們了解到了船舶的各種分類與結構,讓我們感受到作為一個設計師所該具備的綜合素養。最后,他還向我們展示了他引以為傲的鋼筆畫作。他向來喜歡以風光類題材、艦船文化和汽車文化作畫。“我從小就在運河邊長大,對運河有著很深的感情。今后我還會畫更多聊城本土題材的作品。”桂志仁說。

藝術學院黎玨辰副教授主持交流會

桂志仁,中國職業鋼筆畫家

桂志仁先生向同學們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鋼筆畫集——大國利艦”
廖軍令先生也為我們進行了對于“福船”的介紹。福船是中國古代海船中的一種船型,其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是中國“四大古船”之一,為中國古代著名海船船型。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用的“鄭和寶船”、明朝水師與葡萄牙遠征艦隊交火戰船、鄭成功收復臺灣所用戰船、明清冊封琉球的“冊封舟”、清代早期東南貿易及海上移民用船、“海上絲綢之路”等交通工具,都屬于“福船”類型。

廖軍令,福州市福船博物館館長(右)

廖軍令老師給同學們講解福船
文字:彭婷 攝影:付必成